青年奋斗在江苏 谱写时代新华章
在浩瀚的宇宙探索征途中,科学家们的每一次发现都是人类智慧与勇气的结晶。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本中,首次发现了富含水分子和铵的未知矿物晶体——ULM-1,这一重大发现不仅标志着科学家首次在月壤中发现了分子水,更为月球演化研究和资源开发开辟了新篇章。这一消息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之路,也激励着新时代的青年在各自的领域里不懈奋斗,谱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华章。
在江苏这片充满活力与创新的热土上,广大青年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永久奋斗”的精神内涵。他们怀揣梦想,脚踏实地,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防汛抢险等各个领域勇挑重担,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激励新时代青年永葆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在科技创新的征途上,江苏的青年科研工作者们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他们或许没有直接参与月球样本的研究,但在各自的科研领域里,他们同样在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从新材料、新能源到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江苏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们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科技报国”的誓言,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事业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江苏的青年也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他们放弃城市的繁华与舒适,选择到农村去、到基层去,用青春和汗水浇灌着希望的田野。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农业农村部的工作人员周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奋发进取”的奋斗精神,为农民群众解决了实实在在的困难,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尊敬。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青年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去,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防汛救灾的战场上,江苏青年以“汛”为令绷紧责任之弦,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筑牢“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战斗堡垒。在今年“七下八上”期间,我国旱涝并发、涝重于旱。南京长芦街道的社区工作者、城管队员以及青年志愿者纷纷以“汛”为令,以“迅”应“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计个人得失,不图名利回报,把“责任链”压紧压实,使“防汛链”环环相扣,筑牢防汛救灾的“铜墙铁壁”,确保各项防汛备汛措施落到实处,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青年奋斗在江苏,不仅是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防汛抢险等领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更是在传承和弘扬着“永久奋斗”的精神内涵。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新时代青年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他们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江北新区长芦街道 王久军)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