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点墨、泼墨、留白”勾勒乡村振兴“壮美蓝图”

2024-11-18 08:52 来源: 供稿 编辑:沙风 浏览量: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乡村振兴如一幅宏伟画卷,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妙笔生花之姿,凭精心点墨、大胆泼墨、智慧留白在乡村大地上绘就活力、繁荣、希望的壮丽蓝图,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以“点墨精心”起笔,勾勒“精准施策、因地制宜”之态,绘就“乡村产业展新颜”的“活力蓝图”。“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兴旺,而实现产业兴旺则需精准施策与因地制宜。在乡村振兴的宏大画卷中,党员干部如妙笔生花的画师,以“点墨精心”之智慧,将精准施策为墨,因地制宜为彩,精心勾勒出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崭新画卷。广大党员干部需秉持“乡村有所需,改革有所应”的理念,如细腻点墨般,深入乡村每一处角落,悉心了解乡村的自然禀赋、人文风情和产业基础。针对乡村的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梳理问题,精准发力,在“问需于乡村”中明晰产业发展方向,把乡村的“问题清单”转化为产业改革的“任务清单”,以乡村产业的繁荣程度为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尺,与乡村百姓携手推进乡村产业迈向新高度。

以“泼墨大胆”运笔,描绘“全面推进、蓬勃发展”之态,铸就“乡村风貌焕新彩”的“繁荣蓝图”。“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乡村振兴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变革,需以大胆泼墨之气势,绘就乡村风貌的壮丽画卷。广大党员干部要汲取“千万工程”的经验和智慧,以“全面推进、蓬勃发展”为方向,大胆创新、敢于突破。既要守住乡村传统的本源根脉,又要创新乡村发展的理论实践。立足实际,因势而谋,主动打破思维惯性的束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断开辟新空间、创造新举措、探索新办法,把握规律与变化。针对乡村的各项事业发展,如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要以“天然馈赠”为笔,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开发利用方式,写实写好乡村发展的“精彩美文”,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释放发展潜能,驱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引擎”,闯出全面深化乡村振兴改革的新路径,铸就“乡村风貌焕新彩”的“繁荣蓝图”。

以“留白智慧”收笔,晕染“和谐共生、持续发展”之态,擘画“乡村未来谱新章”的“希望蓝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留白是一种深谋远虑的智慧,为乡村未来预留发展空间。留白之智慧在于尊重和保护乡村自然生态,避免过度开发,保持乡村山水田园的原有风貌与韵味。同时,在乡村规划与建设中合理留白,为未来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创新留有余地。广大党员干部应以“留白之笔”绘就乡村希望蓝图,秉持“和谐共生、持续发展”原则,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结合乡村实际,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因地制宜编制乡村规划。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深入挖掘和保护古村落、古建筑、民俗文化等历史遗迹遗存,让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在乡村有机融合。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精心培育成特色文化村,使农村真正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之地。(河北省青县县委组织部 张起)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