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公”去“私”涵养好政德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革命先驱孙文先生倡导的博爱、以天下为己任、多一点公心。焦裕禄同志为了兰考的发展、人民的幸福,舍小家顾大家、置生死于度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公心。而作为党员干部,秉持公心恪守公私界线,应当成为终生不移的坚定信念。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从古至今,用权公私分明,就是要求从政为官者保持“内不愧心,外不负俗”的本分,彰显“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的清明。将涵养好忠诚干净担当,作为做人做事做官的态度,作为砥砺政治品格、党性修养、价值追求和职业素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以守“公”去“私”慎用权,重大节、守小节,严律己、常责己,让成色更足。
公心,归根到底就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心。对党绝对忠诚是我们党思想作风建设的核心要求,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素养;干净干事,永葆清廉的政治本色,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担当担责,锤炼过硬的工作作风,方能完成好时代赋予的重任。因为,心怀一颗“公心”,就能时时处处以党的事业为重、人民利益为先,就会摒弃私心杂念,抛弃名利得失,勇敢承担起为党工作、为民造福的重任,就会在做工作、干事业中不畏艰险、敢打硬仗,有攻城拔寨的气概,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
“公”是为官之本、用权之绳、从政之要。重大节、守小节。小节不守、大节难保。纵观形形色色的贪腐行为,无一不是是权力滥用的寄生物。那么,要确保慎用权、防特权、干净用权,一方面,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同时,也得通过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这两个抓手,为权力的使用从战略、战术两个层面密织体制机制筑牢“堡垒”,坚守“当官即不许发财”。
公仆公仆,一得为公,不能有私心;二得为仆,不能有官气。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凡是要求党员、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党员、群众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如果人前说的一个样,人后做的又是一个样;台上部署的一个样,台下落实的又是一个样,岂能切实尽好责、看好门、管好人,以自身的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部门、地方的管理水平提高。给自己定好位,争做“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好干部,筑牢堤坝、抵御“围猎”,增强“免疫力”,涵养“守洁”的功夫。
讲政德、立政德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不论在什么岗位、拥有多大权力,都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权力。党员干部应该带头主动接受组织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加强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的慎独慎微,始终公正用权、干净做事,多积尺寸之功涵养政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真正成为新时代讲政德、立政德的标杆和楷模。(鱼予)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