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痕迹依赖” 让政绩回归人民坐标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当前基层“痕迹依赖”仍存:有的干部陷“自证留痕”虚功,有的借“减负”躺平。根源在政绩观偏差。党员干部须破除“痕迹”迷思,校准为民坐标,把精力投向实干。
以坚定信念破“自证焦虑”,树牢正确政绩观。政绩观是履职“总开关”。当“留痕”异化为“邀功凭证”或“免责护身符”,暴露的是对“为谁树绩、树何绩、靠何树绩”的认知偏差。少数干部“自证焦虑”,造台账堆材料;有的曲解“减负”躺平,弱化担当。二者皆背离“留痕”辅助落实的初衷,更与“功成不必在我”精神相悖。破除焦虑,关键在信念。要认准实干价值。减的是虚功枷锁,扛的是为民重担;要牢记群众口碑。台账精美不如愁容舒展,记录周全难抵诉求解决;要转化行动自觉。把“怕没痕”转为“怕没效”,让“痕迹”成自然沉淀而非刻意雕琢。唯有聚焦“群众得到什么”,方能回归“为民造福”本源。
以科学方法破“形式虚功”,创新工作机制。“留痕”本为服务实践,却被“摆拍”“文字游戏”异化。破局需科学方法,让“留痕”回归本质。精准做减法,厘清“必要痕”与“冗余痕”,保留民生项目关键台账、诉求闭环清单,清理重复报表、过度摆拍,以“负面+正面”清单释放精力。数字做乘法,赋能增效,整合政务平台,用大数据替代人工留痕,实现流程可溯、群众便捷,落实“数据多跑路”要求。群众做加法,口碑为尺,建“民生晾晒台”“满意度评价”机制,让群众“好评差评”成最真实“工作印记”,民心才是最厚重的“政绩档案”。
以务实作风破“松劲心态”,砥砺担当精神。破除“痕迹主义”非“一减了之”,要激发实干活力,需以务实作风涵养担当。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把减负时间投到老旧小区改造、就业帮扶等痛点,用“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度”替代“材料完成率”,让工作经得起检验。以“持久战”韧劲防反弹,领导带头下基层坐“小板凳”听真话,少摆“花架子”,察实情、出实招成常态。以“心连心”情怀守初心,常入田间地头,把群众“皱眉事”变“心上事”,让“痕”刻在群众笑脸、发展步伐与民生改善中。
民心是最大政治,实干是最好政绩。党员干部要破除“痕迹陷阱”,把减负动能转为担当动力,用实干书写政绩,锚定民心坐标,为强国复兴贡献力量。(罗仕泽)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