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关键变量”成“最大增量”
近些年来,陕西陇县探索实施“头雁领航 雏雁兴村”计划,持续深化村级后备力量选、育、管工作,着力锻造一支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乡村振兴生力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乡村如何振兴,是时代之问亦是责任重担。村级后备力量作为推动农村发展的“生力军”,是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硬支撑”,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软实力”。从一村一策下好“招引棋”,到推行“3+1”导师帮带机制,量身定制培育方案和成长档案,再到建立健全优进劣出动态管理机制,“一人一档”全程记录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奖惩表现等成长轨迹,切实蓄好村级后备力量的“人才池”,让“关键变量”成“最大增量”。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助力乡村振兴,人才的作用不可小觑,但也不会凭空产生。结合乡村人才振兴需要,高度重视乡土人才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强化育才、引才、用才,挖掘现有人才、培养后备人才、扶持专业人才,把开发乡土人才资源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培养造就一大批乡土人才,以人才支撑发展,让农业产业发展不断掘取良机,既着力厚植乡村人才发展根基,更是培养一批又一批乡村振兴技术骨干人才,搅活“三农”发展的一池春水。
农业提质增效,科技不可或缺。特别是拥有一支强有力的农技推广队伍,对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素养、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等方面作用不可或缺,是乡村振兴的“硬动力”“硬支撑”。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对各类人才进行培育使用,把乡土人才“挖”出来;通过搭建平台,把乡土人才“聚”拢来;通过引导扶持,让乡土人才“跑”起来;通过引领指导,把乡土人才“带”起来;通过重视鼓励,打造一支过硬乡村人才队伍,优化乡村发展人才“大本营”。
“没有金刚钻,揽不得瓷器活。”没有一点真本事、真功夫,便无法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大展身手,更谈不上助力乡村振兴。深耕“三农”硬支撑,既要识才、引才,亦要懂才、爱才。既要用感情留人、乡情动人,更要以事业聚人、以环境育人、以发展成人。要用潜力巨大、天地广阔的事业基础,调动他们创业的热情;用宽厚包容、人尽其才的环境,激发他们澎湃的创新活力;用蒸蒸日上、大有可为的前程愿景,坚定他们扎根农村的毅力,让乡土人才质量升级。
强化人才振兴硬支撑,鼓励更多人才投身振兴乡村的伟大事业中来,打造一支过硬乡村人才队伍,做足“功课”提升“三农”品质,建好人才干事创业的软环境,才能打造人才高地,为“三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以人才力量实现“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乡农村”的效应,更好更快地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鱼予)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