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讯快评|察民情纾民困暖民心 托稳群众幸福
为民服务,根植民心,托稳群众 “稳稳的幸福”,非一日之功,需绵绵发力、久久为功。民生是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 “指南针”,党员干部当用心察民情、纾民困、暖民心,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察民情,重在抽丝剥茧。党员干部当走到田间地头、走进街巷里弄,通过入户走访、座谈、线上征集等多元渠道,构建起覆盖教育、住房、养老等领域的民生需求数据库。按紧急程度、受益范围分类标注并动态更新,确保每一条民生诉求都能被精准定位、清晰记录。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将 “板凳议事会”“民情联络点” 化为常态机制,主动俯身倾听那些 “沉没的声音”,精准感知民生的 “难点、痛点、堵点”,在乡野阡陌、市井街巷中捕捉真问题,体味真感受。
纾民困,贵在真抓实干。党员干部做工作不能浮光掠影流于表面,而要扎根群众,在一线倾听呼声、在一线解决问题。面对群众 “急难愁盼”,必须以 “钉钉子” 的精神,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着力健全完善从民情收集、问题交办到跟踪督办、效果反馈的全链条闭环工作机制,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既要立足当前,雪中送炭化解 “燃眉之急”;更需着眼长远,透过个案找寻制度优化、机制完善的普适良方。以 “事不过夜” 的执行力推动问题清零,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千方百计确保群众安居乐业,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暖民心,贵在以心交心。纾困不仅止于物质解围,更在于情感交融与价值认同。党员干部当怀揣赤子之心,视群众为 “家人”,将群众之事当 “家事”,以春风化雨的耐心、润物无声的细致,真心实意关怀民生疾苦。在 “微小心愿” 的实现中传递温暖,于矛盾化解的过程中彰显正义。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察真情方能晓民意,纾实困方能解民忧,持恒暖方能聚民心。
幸福之路,人民是主角;执政为民,永远在路上。此乃 “国之大者”,亦是不变的初心所向。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当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在新征程上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让党心民心凝聚得更加紧密 ,汇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磅礴伟力。(张亚萍)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