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讯快评|“鞭打快牛”本质也是一种懒政
中国组织人事报近日发文称,机关工作中普遍存在“鞭打快牛”现象:越是效率高、责任心强的“快牛”,越被不断地加套拉犁,而效率低、主动性差的“慢牛”,反而得以休憩旁观。最终“快牛”累垮、“慢牛”依旧,整体效能不升反降。
当前,基层普遍存在“佛系躺平”与“鞭打快牛”并存的现象,能干者,在种好“责任田”的同时,常会被派到更苦更累的岗位上去“多岗位历练”;消极怠工者,由于工作效率低、积极主动性差、承压能力差等各种原因,总能在工作中“偷得几日闲”,这种“逮着能干者一直用”的惰性分配方式,本质上是工作分配上的懒政与不公。
“鞭打快牛”的故事,暗喻的却是当下的基层工作的窘境,是“能者多劳”的喻体。究其原因,一方面,“快牛”做事麻利、责任心强,不仅会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耕好,还常常被拉去更辛苦的岗位“啃硬骨头”;另一方面,效率低下、积极性不高的“慢牛”,因为“推不动、叫不醒”,往往被晾在一边,成了“闲人”。因此产生了路径依赖,这是“快牛”总是被委以重任的主观因素。同时,由于“快牛”由于任务重,精力常常被分散,有时难免忙中出错,甚至因为出错而失去评先争优的机会。
“鞭打快牛”的现象,从长远来看危害不小。一方面,反复透支“快牛”的干劲,会使他们身心俱疲,甚至心灰意冷,逐渐从“快牛”变成“慢牛”或直接“离场”。另一方面,“慢牛”长期不被鞭策、不被要求,能力得不到提升,反而助长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风气。结果,“快牛”累得气喘吁吁,“慢牛”依旧优哉游哉,不仅透支骨干的身心健康,更扼杀整个队伍的成长潜能。一旦形成“拼命干的白费力,躺着玩的得实惠”的负面激励,整个团队的工作氛围和战斗力都会大打折扣。
破解“鞭打快牛”困境,需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鲜明树起重实绩、重实干、重基层的用人导向,要以工作实绩论英雄,凭工作实绩用干部。大力教育引导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干部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满怀热情关心关爱干部,凝聚形成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
“鞭打快牛”当休矣,使“快牛”变成“全能牛”,让“慢牛”成为“快牛”,让实事求是、踏实奋斗成为基层最亮眼的标签。(曹瑞晓)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