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应在实干中彰显时代担当
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呼唤着堪当大任的青春力量。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当以炽热之心、赤子之情,在为民服务的壮阔实践中,挥毫泼墨,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心”篇章。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是照亮前行道路的“灯塔”。这份“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如磐信念,更是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它并非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见诸行动的内在驱动。当面对复杂局面时,它是“定盘星”,让我们保持政治定力;当遭遇困难挑战时,它是“强心剂”,激励我们攻坚克难。要将这份忠诚转化为“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深切关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让青春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行。这颗“丹心”,如同向日葵始终追随太阳,是我们为民服务最鲜亮、最持久的底色。
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深入基层全是办法。要主动走出“文山会海”,沉到田间地头、社区小巷、工厂车间,让自己的鞋底沾满基层的泥土,身上带着群众的汗水。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的交流中,倾听“原生态”的声音;在办理一件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中,体会群众的“急难愁盼”。这种“沾泥”的过程,是褪去书生气、沾染泥土香的蜕变,更是与群众建立血肉联系、培养鱼水深情的必经之路。当我们对群众的冷暖感同身受,将他们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来办时,为民服务就不再是纸上的任务,而是心中流淌的真情实感,是“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自觉行动。
青年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要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善于运用新思维、新方法、新技术破解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比如,利用大数据精准感知民生需求,借助“互联网+”搭建便民服务平台,探索“网格化+铁脚板”实现精细化管理。这种“新”,不仅是技术手段之新,更是服务理念、工作模式之新。它要求我们像“拓荒牛”一样,在服务的田野上深耕细作,开辟新径。要让服务更智能、更便捷、更贴心,如同春雨般“润物细无声”,于细微处见真章,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服务提升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现新时代青年干部“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智慧与担当。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民服务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恒心和韧劲。要摒弃“躺平”心态,拒绝“佛系”人生,在矛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责任面前敢于担当作为。像“钉钉子”一样,一锤接着一锤敲,把为民的实事一件件办好,把惠民的举措一项项落实。前进道路上,必然有风雨坎坷,但要坚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每一次为民解忧后的欣慰,每一次攻坚克难后的喜悦,都是对奋斗价值的最好诠释,也将汇聚成推动事业前进、赢得群众信赖的磅礴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青年干部当以这颗滚烫的“初心”为墨,以“实干”为笔,以“创新”为砚,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继续挥洒青春汗水,用心用情用力谱写出更加绚烂辉煌的为民服务“心”篇章,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邢玮佳)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