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要在基层树稳“红旗”
在百年的历史实践和辉煌成就中,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和世界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党的领导置于“十个明确”之首,代表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提供了坚强的指导,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每一个巨大的成就都汇聚于一个个细小的成绩,任何宏伟的篇章都凝聚于一个个具体的故事。正所谓“党是领导一切的,意味着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要确保党引领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我们不能只是稳坐“船长室”,也要在基层的每一张帆、每一片桨、每一个船员上切实贯彻落实好党的领导方针,在每一个部位插稳红旗、统一方向。
在基层治理上树稳“红旗”,首先要建好“桥头堡”,打造架构合理、质效优良的基层组织。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风云涌动的思潮变化,党组织的建设必须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必须要强化党在基层的堡垒作用和对基层一线工作的引领作用。在很多农村地区,党组织的构建和作用发挥还沿袭着“公社”和“生产队”时期的习惯,对于社会发展带来日益增多的流动党员、新型职业党员的能力挖掘不深,对于很多新形势、新问题更是“沿着旧地图,找不了新大陆”。打铁必须自身硬,基层党组织要根据所在地方的实际,积极探索诸如“以村级党组织为引领、功能型党组织配套参与”和“突破地理限制,以专业专长划分党支部”等新型组织架构,为广大党员干部搭建更好的“营帐”,引入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知识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实效,引导他们在基层治理中充分展现才干特长。
在基层治理上树稳“红旗”,重点是练好“战斗员”,形成政治坚定、担当作为的党员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基层党员队伍强不强直接影响着基层工作好不好,要在基层各项事业上创造过硬的成绩,必须要依靠“铁”的队伍。为此首先要把好“入口关”。苏联的历史教训证明,党员数量不是衡量政党质量的第一指标,保持源头活水的纯净十分必要。在发展党员过程中,要严格贯彻执行《党章》《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规章制度,杜绝“带病入党”现象,确保新生细胞的纯洁健康。同时,要严抓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干部的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教育、实践锻炼中磨砺凝聚而成的,党组织作为教育管理党员的直接责任者,必须要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政治水平、素质修养和工作能力。
在基层治理上树稳“红旗”,关键在修好“度量衡”,建成科学可行、长效有力的制度规范。“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组织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对加强党的领导、提升党的能力提供了坚强制度保障。具体到基层来说,首要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重要决策部署,将“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形式主义扫除门外,切实搞好各项政策制度的学习、贯彻、宣传工作,最大程度发挥制度实效。基层党组织自身也要肩负起制度建设的责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建立健全有操作性的、接地气的、有特色的党员管理、教育、监督等各项制度,不断强化基层制度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党员管理教育和组织建设效果。
(张成伟)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