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疏堵结合 彰显为民情怀

2022-03-23 16:32 来源: 编辑:供稿 浏览量:0

超龄农民工正在逐步告别建筑工地。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地区发文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年龄管理。面对不断落实到位的管理措施,一些仍有务工需求的超龄农民工开始走上转型之路。这也给相关管理部门带来新的课题。(3月18日 《工人日报》)

《礼记·礼运篇》有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不幸的是,一些年过六旬的老人因为种种原因,依旧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着。出于安全考虑,全国已有多个地区发文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年龄管理,不过超龄农民工的务工需求依旧存在,希望有关部门积极引导超龄农民工顺利实现转型。

首先堵要堵得瓷实。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各地发文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年龄管理,不是闲着没事找事,更不是故意给农民工添堵,而是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多、露天作业多、手工及繁重作业多,确实不适合老年人参与。据不完全统计,60岁以上建筑工出现事故的概率比青年人高15倍,所以,出台政策清退超龄农民工非常有必要。政策已经制定,剩下的就是执行。一是要充分利用实名制系统,从入职源头杜绝违规行为发生;二是要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并举一反三。

其次疏要疏得痛快。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因为种种原因,部分老年人还有继续参加工作的需求,让他们能安安全全上班,平平安安挣钱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各地各部门不能绝不能一堵了之,而要多方面积极协调,为那些仍有工作意愿的超龄农民工争取到新的工作机会。一是超龄农民工虽然不能从事建筑施工作业,但还可以在工地从事保洁、保安、仓管等辅助性岗位,绝不能“一刀切”;二是可以积极协调劳务中介,为他们提供装修、保洁和物业等相对较轻松的工作;三是要对超龄劳动者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确保超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并对他们实行应援尽援的维权服务。

疏堵结合,彰显为民。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年龄管理这件事,彰显了各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坚定决心,体现浓浓的为民情怀。笔者相信,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就一定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从而让人民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高世鹏)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